露天的地兒已經沒車位了,汽車還要擠著停,旁邊停車庫大敞著,鋼架上幾層車位空著,卻少有車停放。面對停車缺口,“立體車庫”可以用同樣的空間換來更多層車位,聽上去不錯,可為何往往不叫座?在寸土寸金的北京,“立體”應該怎么做?怎么因地制宜?又如何更具前瞻性?
建成五年空蕩蕩 部分車位仍待租從小區見縫插針的車陣中穿過,由幽暗的西區樓梯折返而下,竟然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。地下車庫內,高三層的升降橫移式機械停車設備占據著絕大部分空間。
自建好后,這里的場面一直不如地上“火爆”。地面上橫行的數百個地鎖標志著“有主”的車位,而地下立體停車的鋼架上,空蕩蕩的車位多數還是待租狀態。
市場認可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。因為立體停車的局限性,導致駕駛員在后退的過程中有點兒吃力,這個就需要機械停車設備生產廠家不斷地改進技術,制造出更適合停車的設備
聲明: 本網站所發布文章,部分信息來自于互聯網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(QQ:382666579)